力华周易罗力华老师:悟《易经》吉兆,启富贵人生

作者:百科 时间:2025-02-18 14:03:37

浏览次数:471

罗力华老师是当代著名易学家,他为近几十年来中国易学的研究与发展,贡献了巨大的力量。他用当代易学人的专心致志、刻苦专研、持之以恒、勇于创新为易学文化的健康发展而积极努力、孜孜以求、不辞辛劳、持续助力。他把建筑美学、玄门秘术、奇门遁甲布局,以及风水堪舆术等技法结合起来,综合运用上下贯通,在国学、易学、道学、风水界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罗院长讲到:在漫漫人生旅途中,许多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苦心钻研各类大师的成功学,期望借此改变命运。然而,一番努力过后,却常常发现生活依旧如故,并未如预期般发生改变。其实,真正的成功学奥义,就蕴藏在古老而深邃的《易经》之中。

古人云:“《易经》之重,在于包罗万象,点透世人。”这部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经典,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,为我们指引着人生的方向。若能领悟其中三条“吉兆”,不仅能让自身摆脱平庸,迈向大富大贵之路,更可造福后代,让福泽绵延不绝。

一、顺天应人,适时而动

《周易・革》中有言:“天地革而四时成,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,革之事大矣哉!” 回溯历史,夏桀、商纣统治无道,暴虐无度,致使民不聊生。商汤、周武顺应天道,合乎民心,举兵放桀诛纣,推翻旧制,开启新篇,完成了伟大的变革。

“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,其实就是要顺天应人,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。”所谓“顺天”,就是要遵循天道的客观规律,尊重世间万物的存在,顺应自然的发展,恪守道义,依循“道”的指引行事。而“应人”,则要求我们注重人性、人品与人情,秉持正确的为人处世原则,善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力,如此方能收获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。

以诸葛亮为例,他拥有卓越的文韬武略,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不世奇功,堪称中国历史上名垂千古的贤相。然而,尽管他鞠躬尽瘁,耗尽心血,最终却也只是维持了蜀汉短短数十年的基业。究其原因,在于当时的“时势”偏向曹魏而非蜀汉。从地理上看,曹操占据北方广袤土地,资源丰富;在人才方面,拥有众多人口、军队以及谋士将领;军事上,占据有利地形,易守难攻,对南方形成居高临下之势。彼时汉室气数已尽,所谓的正统不过是徒有其表。恢复汉室的理想虽美好,却缺乏现实的可行性。而且,蜀魏百姓历经长年战乱,渴望和平,而诸葛亮却连年北伐,此举有违天道人心。故而,司马光评价道:“诸葛亮自负才能,逆天而行,自取败之也。” 诸葛亮的好友司马徽也感慨:“卧龙虽得其主,不得其时。”

“顺天”并非消极的宿命论,绝非听天由命,而是要洞察天道,懂得借势,顺势而为,从而把握天时;秉持正道,坚守善德,以获取地利;顺应人心,在利己的同时不损人,用心经营人脉,多做顺应人心之事,以赢得人和。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大势,顺应者往往能事半功倍;只有顺应世道人心,方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
二、正位凝命,如鼎之镇

《周易》中提到:“木上有火,鼎;君子以正位凝命。”“正位”,即要明确并摆正自己的位置,做到稳坐其位,端端正正。“凝命”,“凝” 意为凝聚精神,深度发掘自身智慧;“命”则关乎人的命运。因此,“正位凝命”旨在告诫君子,应当找准自己的位置,保持端正稳重的姿态,凝聚精神,挖掘智慧,以此来完成人生使命,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。

《长短经・反经》记载了孔子与子路之间的一则故事。子路出任邵地长官时,鲁国卿大夫季氏要求百姓在五个月内开通一条运河,并由子路负责此事。由于公家经费不足,为鼓励大家做工,子路自掏腰包,甚至从家中运来粮食供给众人。孔子得知后,即刻派子贡前去,倒掉子路为工人准备的饭菜,砸破铁锅。子路气愤不已,找孔子理论,质问老师:“先生平日教导我们要做好人好事,推行仁义,如今我这么做,您却让子贡来捣乱,难道是嫉妒我践行仁义吗?”

孔子耐心解释道:“子路,你切莫糊涂。身为天子,因天下皆为其所有,故而能博爱天下;身为诸侯,便应关爱本国百姓;身为大夫,只需尽责于本职工作;而普通百姓,爱护自己的家人即可。仁义之举固然值得称赞,但超出自身职责范围的仁义,便侵犯了他人的权威,这对你自身、对众人以及长远发展都极为不利。”(“过其所爱,是曰侵官”)孔子深知,子路此举虽能赢得人心,却极易引发他人嫉妒,甚至可能招来祸端。

由此可见,即便施行仁义爱人之事,也需明确自身本分,摆正位置,做到恰到好处。正如孔子所言: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曾子也说:“君子思不出其位。”处在什么位置,就思考该位置应做之事,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,不逾越规矩,安心专注于自身使命,集中精力,排除杂念,从容应对眼前的每一项挑战,如此便能无往而不利。

三、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

《易经》中多次提及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。许多书籍将其解读为上天的保佑,实则不然。上天不会无端保佑任何人。孔子在解读《易经》时说:“佑者,助也。天之所助者,顺也;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履信思乎顺,又以尚贤也。”实际上,“自”并非“来自”之意,而是指“自己”。“自天佑之”意在告诉我们,唯有自己努力,老天才会给予帮助,也就是常言所说的“天助自助者”。这一真理历经漫长的人类历史验证,屡试不爽。

当其他中原大国之君沉醉于太平之时,秦王嬴政积极“内修守战之具,务耕织”,“外连横而斗诸侯”。原本地处西域的偏僻小邦,凭借自身努力,一夜之间崛起为问鼎中原的大国。最终,秦军金戈铁马,所向披靡,万国臣服,自强的秦人实现了“序八州而朝同列”的七代帝王梦想。

当江东文臣们面对强敌抱头鼠窜、纷纷请降之际,周瑜力排众议,一语定乾坤,联合刘备,共同抵御曹操。他巧施连环计,上演苦肉计,巧用反间计,采用诈降计,一场赤壁大火,留下了“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”的千古佳话。

梁启超在阐释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时说道:“亁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,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。…… 人之生世,犹舟之航行于海,顺风逆风,因时而异。如必风顺后扬帆,登岸无日矣!” 做人应当如天道般,自我砥砺,力求进步,刚毅坚韧,发愤图强,永不停歇。在困难面前,不应坐等他人援助,而要凭借自身努力想办法克服,勇往直前。事实上,当一个人意识到所有外部援助都已断绝时,往往会激发出最大的潜能,以无比坚韧的毅力去拼搏奋斗。

自强者,自有上天庇佑,越努力,便越幸运!只要我们能深刻领悟《易经》中的这三条“吉兆”,并将其融入生活,付诸行动,定能开启富贵人生,创造美好未来。

力华周易创始人罗老师,全名:罗力华。现为: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、学术委员会委员、陕西省分院院长。

自幼酷爱传统文化,亦崇尚武学,更对探求未知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少年时期遍寻明师,求真悟道,践行道修,参佛十载,功德小成,后有幸回归道统。自回玄门,道心道品精进有加,阴阳共鉴;玄门五术,灵犀一点则通,天地法助神验。感三界授意延续华夏文脉,传承国学之任,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。从业近三十年,运用我国学之术,为善信进行具体的命理及风水调理;同时以我国学之理,导正善信阳世之念。达到知善为用者,均能身心康宁、学业进步、事业有成、家庭幸福、积善累德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运顺遂、天人合一。

在教学上注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培养,修正世人对道学的谬误,培养风水师、命理师、预测师、道门法师,并获得古法道修传承人、中国管科院教授、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、国学人才培训导师、易医养生专家、各种玄门五术名师等殊荣。

本着正本清源、维宗宏道、济渡阴阳的职责,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而奋斗;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进;为民族自信、文化自信,不断努力;为实现中国梦助力;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。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人,愿携手每位华夏儿女重拾先祖智慧、为人类共谋幸福。福生无量天尊!

Top